55.jpg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的標籤上面通常都是一大串文字,其中包括原產地、種類、分級、酒莊以及生產者名稱等訊息,讓喝的人光是從標籤上面的資訊就能對這支葡萄酒的風味等有一定的認知。在咖啡的世界由於現在走的是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也就是開始注重咖啡果實這個農作物最上游的來源。從哪一個洲(非洲?亞洲?中美洲?南美洲),哪一個國家,所選用的咖啡品種,生產地的微氣候或者知名莊園(或處理廠)等,建立一個類似生產履歷的資料,讓飲用咖啡的愛好者除了欣賞不同咖啡所呈現出來的味道以外,也能知道這杯咖啡從何而來,進而拉近終端消費者以及最上游生產者的距離。

如同葡萄酒一樣,單品咖啡(英文為Single Origin,也就是來自單一農場主或合作社、單一咖啡品種、單一批次的咖啡豆。關於『單品咖啡』的定義在國外也是有不同的說法,若是有興趣又有時間的朋友可以上美國的coffeegeek瞭解一下。今天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怎麼來看單品咖啡的名稱。

其實單品咖啡的名稱就是由大到小,也就是從最大的資訊(生產國)縮小到區域,再縮小到單一莊園或合作社,最後則是莊園或合作社裡面所栽種的咖啡品種、分級以及所採用的處理方式。下面就稍微拆開來說明一下:

50.jpg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0.jpg 

photo from Pinterest

Nitro Cold Brew 『啤酒式』冰咖啡持續席捲美國

詳細報導: http://dailycoffeenews.com/2015/12/22/nitro-cold-brew-ready-for-prime-time-at-caribou-coffee/


92.jpg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0.jpg 

上禮拜在文章裡面介紹了咖啡『甘』(甜感)的來源,以及簡單對『甜感』的描述(品嚐咖啡: 甘 part 1.)。今天就把美國Counter Culture Coffee (反文化咖啡)針對甜感所歸納的描述列舉出來,並且用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文字敘述讓大家以後在品嚐咖啡時可以感受一下。


Sweet & Sugary 甘甜 (完整咖啡風味輪請進這裡)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jpg 

我們常說品嚐一杯好咖啡時香氣和風味都很重要。香氣的呈現可能有花香(floral)、果香(fruit)等,而風味大致上就是酸、甘、苦、香(就是香氣啦~~)、醇。在前面的文章裡面對『酸』的部分已經有小小的介紹了一下(品嚐咖啡:酸 part 1. 品嚐咖啡:酸 part 2),今天就來說明一下咖啡風味裡面『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甜感』)的來源,以及『甜感』的一些簡單認知。

70.jpg 

首先要了解的是咖啡果實本身就是一種水果(也可以直接吃喔~~)。生豆在烘焙的過程中最主要會產生兩種化學反應: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也是甜感的來源)和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烘焙時香氣的來源)。因為不是在上化學課所以在這裡不深入探討兩種反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這裡瞭解一下。焦糖化反應一般是在170度~200度的溫度下會產生,而生豆中內含的蔗糖成分就是焦糖化反應的來源。簡單來說,咖啡的甜感或者回甘的感覺就是焦糖化反應所產生物質的味道。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jpg 

上一篇(品嚐咖啡:酸 part 1.)介紹了咖啡酸味的由來以及可以產生出來各種水果味道的連結,今天就用簡單輕鬆的方式來說明一些會影響『果酸味』呈現的原因。

  • 生豆品質&品種:

有一個說法是影響一杯咖啡的風味,生豆品質&品種就佔了60%,烘焙30%,剩下10%則是沖煮器具或方式的不同。常常在和店家買豆子的時候,店家會先問個人的口味偏好(比如能不能接受一點酸味?等等等等~~)然後就會接著用哪一大洲來回答(非洲豆/中美洲豆/亞洲豆,下次各位可以留意一下~~)。其實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方有偏好的處理方式(處理方式有時候會和當地所擁有的資源有關係。比如非洲有些日曬處理的豆子就是因為水資源的不足,所以就用最簡單原始的方式處理)以及不同的氣候,這些因素都會很大程度的影響這支豆子酸味的程度。喜歡酸溜溜富味覺變化的咖啡,不妨可以選擇淺焙的非洲豆和中美洲豆,諸如肯亞、衣索比亞、葉門摩卡、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等。偏好濃香、甘甜咖啡的消費者,可以挑選亞洲深焙豆或陳年豆,比方說印尼曼特寧、爪哇、印度豆和南美洲的巴西,均是不錯的選擇。

  • 不同的焙度: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2.jpg 

開店到現在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苦』,卻絕對無法接受『酸』。當在介紹一款豆子的風味時,只要有提到『酸』這個字馬上就會看到客人連環搖頭(像國外搖頭娃娃~~)。可是到底在咖啡術語裡面所謂的酸(acidity)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咖啡酸味的來源。咖啡豆裡面有不少有機酸(如奎寧酸和綠原酸,更多綠原酸對身體的好處請進入這裡)會讓咖啡入口時產生酸酸的感覺。酸度是在咖啡裡頭相當典型又令人期待的部份。是一種在您舌頭邊緣下方以及上顎會產生的直接味覺感受。酸度提供了強烈鮮明又活躍的質感特性,沒有酸質的表現,咖啡將傾向於單調走味。

61.jpg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1.jpg 

喝咖啡就像喝紅酒一樣,會看莊園,會看品種。紅酒裡面有分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美洛(merlot)、席拉(shiraz/syrah)等,而咖啡則有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等,下面又細分鐵比卡(typica),波本(bourbon),卡杜拉(caturra),可那(kona)等不同細品種。不同的品種由於所在地理條件的氣候、土壤等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特色風味。而再好的生長條件或品種都必需由擁有深厚技術的莊園主根據當地的環境適地適種,以及良好的採收及後制處理,再配合後端的烘焙師及咖啡師將一杯風味滿滿、層次分明的咖啡呈現在滿心期待的消費者手裡。

22.jpg 

今天1434來聊一下位在尼加拉瓜的洛斯剛果莊園(finca los congos)。洛斯剛果莊園位於尼加拉瓜新塞哥維亞(Nueva Segovia)的聖費爾南多鎮,該鎮在尼加拉瓜的北部,靠近宏都拉斯邊境,該區是尼加拉瓜海拔最高的產區。鄰近它的另一邊,也是宏都拉斯最好的產區。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jpg 

在尼加拉瓜 part 3. 介紹咖啡果實到生豆3種處理法 (日曬法、水洗法、蜜處理法)的流程以及安晶莊園的獨特『酒蜜處理法』,今天就來稍微聊聊蜜處理法後咖啡豆的分級。

之前有提到,蜜處理法是一種介於日曬法和水洗法中間的處理方式。它讓咖啡保留了水洗法的乾淨,並且由於是連同果漿黏膜一起下去日曬乾燥因此大大增加了咖啡的甜度與焦糖味(果漿黏膜的糖度極高)。蜜處理法最早是出現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當初主要是因為中美洲一些高海拔地區缺乏水資源,因此咖啡果實在使用果肉篩除機以後就連同果漿黏膜一起進行日曬乾燥。

34.jpg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4.jpg 

今天1434來介紹尼加拉瓜finca tres soles安晶莊園的帕卡瑪拉(pacamara)品種由來。

帕卡瑪拉(Pacamara)品種是帕卡斯(Pacas)種與象豆(Maragogype)的人工培育種。帕卡斯(Pacas)與象豆(Maragogype)都是隸屬於阿拉比卡種。帕卡斯(Pacas)為阿拉比卡下面紅波旁(red bourbon)的變種,而象豆(Maragogype)則是同為阿拉比卡下面帝比卡(Typica)的變種(更多阿拉比卡種類咖啡的介紹請進這裡。象豆因豆體碩大,所以才會被稱為『Elephant Bean』。最早是在巴西的Maragogipe被發現,是一般咖啡豆的三倍大,栽種國不多。

25.jpg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jpg 

前三個禮拜1434介紹了秘魯這個全世界最大有機咖啡出口國的一些簡單歷史秘魯的合作社組織簡介以及咖啡豆的一些特性(低咖啡因/有機)。今天的最後一篇就介紹一下來到交点咖啡手沖館如何品嚐出我們所選的秘魯豆子最好的味道。

在交点咖啡手沖館,我們這批秘魯的豆子烘到一爆密集後約1分鐘下鍋(咖啡豆是會說話的,聽聲音也是判斷烘焙度的依據,咖啡豆在烘焙過程會發出兩次爆裂聲響。烘培過程可參考這裡)。而手沖出來的杯測特性為:

核果 成熟水果 甘橘

5

文章標籤

14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